诚信指数 14
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
志鹏首页
走进志鹏
志鹏荣誉
产品列表
商业信息
招聘信息
企业新闻
给我留言
产品资料
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
盐城市同晖机筛厂
建湖县生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志鹏塑业有限公司丨盐城色板丨盐城色母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云母填充PP
发布日期:2009-08-12

 摘 要
    本文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从治理环境污染、缓解资源矛盾的视角,简析了加强塑料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重要意义。简述了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概况及回收利用技术近期进展。最后指出,必须正确对待塑料包装废弃物与环境问题,才能有效促进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市场化进程。强制收集一次性包装废弃物,并资源化再利用是减轻环境污染,缓解资源矛盾的途径。
    关键词:循环经济  塑料  废弃物  资源化  回收利用
    1.前言
    20世纪末以来,全球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水、空气、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污染,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温室效应等导致生态环境急剧破坏和环境污染日趋恶化。与此同时,不可再生资源被肆意开发和过渡消耗,以及由于全球人口持续增长而造成的农业可耕地日益减少,对人类生存所处的环境和依存的资源都构成严重的威胁。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据报道,全球塑料年生产量已达2.6亿吨,其中约30%为包装、日用和农用领域等的一次性消费品。这些产品属“短寿命”应用范畴,一般使用1~3个月或半年时间,最长也一年左右,大多就随同生活垃圾进入MSW处理系统,有些被随意丢弃。据报道,目前世界塑料废弃物年产生量高达50000kt以上,在MSW中约占10%(重量比)、如美国2000年塑料废弃物产生量为16000kt,在MSW中占9.6%(其中塑料包装废弃物占4.1%)。日本2005年塑料废弃物(包括未利用的边角料)产生量约为10000kt,在MSW中约占11%。我国2007年塑料废弃物产生量8000kt,在MSW中占6.6%。另一方面,这些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原料大部分为聚烯烃,属惰性材料,对微生物不敏感,不易在自然环境中生物降解。由于场地不足和抑制有害气体法规的出台,对塑料废弃物的填埋和焚烧处理也受到制约。从而在MSW处理方法中也受到限制。为此各国相继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禁用、限用、规定回收利用目标以及收取治污费等。最近“京都议定书”进一步要求减少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这对发展中的塑料工业无疑是严重的挑战。
    其次是资源的供给问题。过去几十年来,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建立在石化原料基础上。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1.5亿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资源用于化学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塑料工业消耗的石油能源占全部石油消耗的7%,其中生产占3%,原料占4%。我国是一个石油资源贫乏而又是能耗大国,石油年耗费近4亿吨,其中1/3以上依赖进口。石油是一类资源有限、正在日渐减少又面临枯竭的不可再生资源。据日本资料报道,全世界石油可开采的年限约45年,天然气约63年。又据联合国“世界能源评估报告”指出,目前全球能源体系不够可靠,价格不够低,不足以支持广泛的经济增长。近一年来,石油价格暴涨对塑料工业带来的供求矛盾和冲击,充分说明了塑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强回收利用,同时也必须加快摆脱其对石油过分依赖的局面。
    面对严峻的现实,世界各国都被迫理性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寻求一条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构筑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发展方向。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着手研究制定减量化、再资源化及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补充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的战略。同时把从源头抓起,节约原材料消耗、清洁生产、减少垃圾产生量及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作为重要策略。
    2.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近期进展
    2.1国内外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概况
    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被认为是最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及有效利用资源、节约能源的好办法。因此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方向积极转向再生资源和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据资料报导,美国20年代末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填埋处理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90%下降为37%,而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由17%上升至35%,焚烧回收能源(电能和热能)由3%上升至18%。日本2003年材料回收利用16%,能源回收利用39%(其中固体燃料11.1%,焚烧发电56.1%,燃烧回收热能32.8%),化学回收利用3%,以上总有效利用率达58%,而普通焚烧15.2%,填埋26.6%,其它0.2%。欧洲2007年回收利用率接近50%,其中材料回收利用20.4%,能量回收利用29.2%。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1世纪20年代末,全球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在塑料废弃物处理总量中所占比重将上升到50%以上,其中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占42%,焚烧回收能源26%,热解回收化学品及燃料油25%,其它7%。
我国是世界塑料生产、消费大国,也是塑料、废塑料进口量的国家之一。据报导,目前全球塑料消费量达2.6亿多吨。2008年我国塑料表观消费量5191.4万吨,在全球塑料总消费量中约占20%。我国近两年塑料及其制品生产,消费概况如表1所示。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塑料制品市场很大。据了解2008年我国塑料包装材料产量1261万吨。在塑料制制品总量中约占1/3,再加上农用、日用一次性消费品,则约一半的塑料制品一年内变为废弃物,而目前回收率还较低。而且我国每年塑料缺口量很大,约45%依靠进口解决。因此,加强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潜力很大。
近10多年来,随着塑料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循环经济法的颁布与实施,许多国家对曾经一度困挠社会的塑料废弃物,加强资源化再利用,并正在逐步建立一整套从立法、回收、再利用、检验、销售等回收利用的管理体系,并研发出多种多样的回收利用技术;循环利用技术,材料回收利用技术,能源回收利用技术,化学回收利用技术,油化、气化技术,堆肥化技术等等。各国根据收集的资源情况,经综合技术经济评估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回收的废弃物是经分类回收、成分单一、受污染较轻,多数作为材料再生利用。目前该方法是技术较成熟,较有实效的方法;而对一些污染较严重,多元、多层混杂较难分离的一次性包装废弃物,则采用焚烧发电或制成固体燃料回收热能较为适宜;化学回收利用技术是物质闭环反馈式循环利用的方法,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特别用于PET瓶回收利用,倍受关注。以上三种方法是当前较成熟,也是实用化主要发展方向。而油化、气化技术较复杂,仍处于实用化进程开发阶段。而堆肥化技术则是与生物降解塑料(特别用作垃圾袋)相结合的好方法,但生物降解塑料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
表1近两年中国塑料及塑料制品生产、消费概况                     单位:万吨
2007年 2008年
塑料产量 3073 3129.6
塑料进口量 2329.6
塑料出口量 267.8
塑料表观消费量 4578.0 5191.4
塑料制品产量 3302.32 3713.79
塑料制品进口量 172.4 158.6
塑料制品出口量 1035.5 1192.1
废塑料进口量 684.4 707.4
塑料制品实际消费量 3742.3 3387.6
回收量(测算) 800 900
回收率 % 21.4 26.5
2.2 材料回收利用技术近期进展  
材料回收利用是回收利用技术中投资较小,工艺较简单易行的方法,是能源利用率的回收方式。但过去其回收料主要用来制备中低档产品或仅作为为降低产品成本与新料共混的填充料使用。近年来,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许多国家在塑料废弃物的分选、分离技术和开发适用改性添加剂及改性技术的研发方面正加大科技投入,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2.2.1 塑料废弃物的分选、分离技术
     塑料的品种较多,它们的生产原料不同,废弃物来源复杂,通常是两种或多种塑料及与其它物质(如金属、橡胶、织物、纸等)的混合物。由于各种塑料及其它材料的物化特性差异及不相容性,使直接回收后的混合物的加工性能受到较大影响。为了提高回收产品的利用价值,一般先将收集的塑料废弃物进行分选,分离,然后根据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应用性能要求,采用不同的回收利用技术加以处理。塑料废弃物的分选分离主要集中在PE、PP、PVC和PS以及PET等5种主要塑料品种,分选分离技术过去以手工分选为主,以后主要采用红外光谱分选,并逐步开发了比重分离技术,溶剂分离技术,利用润湿性分离技术,磁性分离技术,静电分离技术及计算机分离技术等等。
⑴比重分离技术  该技术是目前广泛采用方法之一,是根据塑料相对密度的差异,在溶液介质(水、水-乙醇、水-盐)中进行浮沉分离。日本塑料处理促进协会研发的小悬浮分离装置一次分离效率可达到99.9%以上。美国DOW化学公司也开发了类似的分离技术,以液态碳氢化合物取代水介质分离混合塑料,已取得较佳效果。该技术的主要问题是分离品种、数量受一定限制,而且易受添加填充物的干扰。
⑵溶剂分离技术  该技术是根据塑料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进行分离。美国凯洛格公司与伦塞勒综合技术学院联合开发出溶剂法选择性分离技术,即将粉碎的塑料废弃物加入某种溶剂中,在不同的温度下,溶剂能有选择地溶解不同的塑料而将它们分离。该技术的分离效率受溶剂组成、温度影响。
⑶利用润湿性分离技术  塑料一般是疏水性的,但选择性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调整它们的润湿性能,而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随不同塑料而不同,该技术就是根据润湿性的差异作为浮选的基础而进行分离的。
⑷电磁分离技术  该技术是采用电磁分离器将塑料废弃物混杂物的金属铁分离出去。近年来,日本京都大学成功地开发了将塑料废弃物片置于水槽内施以强磁的高效分选新技术。该技术主要依据不同塑料具不同磁性及不同的浮沉深度而进行分离。另外,研发成功的电磁快速加热法可用于将金属塑料复合物或组件进行分离回收利用。
⑸静电分离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PVC与铜、铝复合物或PVC与PS混合料的分离。该法是首先将塑料废弃物粉碎,然后加上高电压使之带电,再通过电极进行筛选分离。目前该法已用于从PVC包覆铜线的废弃物中分离出PVC和铜,也用于PVC与PET瓶混合废弃物碎片中将PVC与PET分离回收利用。
⑹计算机自动分选技术 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效率高,并可实现分选过程的连续自动化。瑞士Bueher公司在卤素灯作为强光源照射下,经过4种过滤器进行识别,通过计算机可从混杂塑料废弃物中分离出PE、PP、PS、PVC和PET,分离能力为1t/h。
⑺反应性共混分离技术 该技术是近年开发的新技术,能实现对带涂料层的塑料废弃物(如汽车保险杆等)分离回收利用。
2.2.2 塑料废弃物回收再生料的改性添加剂及改性技术
塑料废弃物直接再生利用的主要优点是工艺简单、再生产品成本低,但其主要缺点是其力学性能大幅度下降,只能制得中低档制品。为了改善塑料废弃物再生料的性能,适应专用制品的质量要求,提高其附加值,近年来对回收料的改性添加剂配方及改性技术的研发愈来愈受到重视。
2.2.2.1改性添加剂 
目前添加剂在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改进回收料的质量、开辟新的应用领域,有效的提高替代新料的系数。研发的改性添加剂主要有聚合物添加剂(冲击改性剂、相容剂),填充增强剂(纤维、木粉、无机粉体材料),功能性添加剂(稳定剂、链增长剂、润滑剂、反应性高分子),其中相容剂和稳定剂是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添加剂。
⑴相容剂 相容剂的作用是改善共混料的力学性能。不同种类聚合物的热力学上相容性较差,通常不会形成成分均匀的混合物,只以多相体系存在,包括连续相和分散相,连续相之间的粘合力不高,会降低这种非相容混合物的力学性能。而相容剂的作用是可以破坏相间界面,使其产生粘合力,增加界面亲合力,而处于稳定的微相分离状态,从而使其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其添加量一般在5%左右,就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容剂的使用主要根据回收料的化学结构而定。同时还要考虑到,有些力学性能是互相制约的。例如,相容剂可增大材料的抗冲击强度,但同时却减弱了挠曲强度和刚性。此外,相容剂的使用会对一些性能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因为有些相容剂的一些基团有热敏和光氧化效应,这些都应在设计配方时予以考虑。用一般方法很难分离PE/PA或PE/PET之类的层状物料,而相容剂最适合于分层回收料的处理,其活性基团可在此发挥良好的作用。
近年来,荷兰国家矿业公司(DSM)高技术塑料公司开发出一类反应型高分子相容剂”Bennet”,共有两个品种。一种用于聚烯烃,一种用于工程塑料,该相容剂可使多种塑料增容,为不相容的塑料合金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⑵稳定剂  稳定剂对于改进回收料的质量非常重要。因为回收料中会混入一些氧化物、杂质,都会造成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力学性能下降,并减弱其耐热性和光稳定性。所以在回收料中加入稳定剂是必不可少的。稳定剂的加入量,主要根据材料的用途和质量来确定。
近年来,许多公司对回收料专用稳定剂都予以极大关注,如Ciba Spezalitatenchemie AG公司以酚醛抗氧化剂、共稳定剂以及受阻类(HALS)为基础,研制了Rycyclostab和Recyclossorb稳定剂产品系列。并开发了一种复合添加剂,商品名”Recycloblend 660”,其中含有抗氧化剂、共稳定剂和反应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以直接作用于塑料回收料,从而提高其相对分子质量,或与其中的杂质反应或整合,减少其有害影响。已成功用于含填料的聚烯烃回收料等的回收工艺中。如用回收料制成的垃圾桶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⑶链增长剂  PET、尼龙和聚碳酸酯等缩聚物的废弃物在回收利用,加工过程中存在发生降解的倾向,从而导致分小量降低,物理性能、特别是熔体强度和加工性能下降。为减少回收PET等缩聚物中分子量和物理特性的损失,近年来研发出一种可将回收的PET等缩聚物中的主链重新连接起来,恢复它们原有特性的新型助剂,称链增长剂。科莱恩公司研制的“CE-SA-extend”链增长剂(CE)已有商品问世。它是一种由含环氧基苯乙烯/丙烯酸的低聚物为原料,加入各种载体树脂制得的母料。将它添加到发生降解的回收再利用的缩聚物制品中,在挤出加工过程中,链增长剂通过逐步增长的功能与缩聚物端基如胺、酸酐、异氰酸酯、羧基、羟基等发生反应,将断裂的缩聚物主链以线性链节再连接起来。经实验数据表明,添加0.5%~2%的链增长剂,可有效的提高或改进回收缩聚物再生料的性能,主要为增强熔体强度和改进加工性能,提高水解稳定性,提高机械特性(无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保持光学特性或透明度。添加0.25%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PET的特性粘度可以高达0.94dl/g。
2.2.2.2 改性技术
    塑料废弃物回收料的改性技术包括共混合金化技术,填充增强改性技术和交联改性技术等。
⑴共混、合金化技术 该技术主要将一种塑料废弃物回收料与其它塑料共混或合金化,其技术关键在于提高共混物之间的相容性,改善由于各相之间不良的界面粘结力和应力传递而造成的较差的力学性能。
下面举几个共混、合金化改性的应用实例:
?HDPE奶瓶回收料中加入结晶温度略低于它的均聚PP和共聚PP进行共混,可提高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和降低粘度。
?HDPE与PVC混合回收料中,加入CPE相容剂后,能大幅度提高共混物的拉伸性能;
?PP回收料中,加入10%~25%(质量分)的HDPE新料进行共混,共混料的冲击强度比PP提高8倍,且改进了流动性,可用于注塑成型大型容器;
?PE、PP回收料中,加入3%Bennent GR-25相容剂,可成型加工符合应用性能的瓶、容器、排水用波纹管等。
⑵填充增强技术 该技术与新料的填充增强改性技术类似,包括添加无机粉体材料、木粉等进行填充改性、添加纤维进行增强改性,添加弹性体进行增韧改性等,可以制得具有与新料性能接近的复合材料。
以下是填充、增强改性的几个实例:
?PP回收料中,加入橡胶回收料和云母等混合,可制得建筑用墙砖,由于混合物中含有许多易挥发组分,在加热成型中,这些挥发组分会使成型制品形成泡沫结构,使墙砖的密度小,质量轻,并且具有保温和隔音性能。
?HDPE回收料(50%重量分)中,加入经预处理的橡胶回收料、玻璃纤维、无机填料等进行共混增强改性,或加入10%~40%的新的或回收的玻璃纤维增强改性可制得塑料枕木。它与木制枕木比较,具有防腐性能优异、寿命长、强度高和生产周期短的特点。
?聚烯烃或PVC塑料回收料中,加入经用偶联剂处理过的木纤维增强填充处理后,可大幅度提高其制品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用于制备塑料丝筒和容器等。
2.2.3 值得关注的木塑复合材料
木塑复合材料(WPC)是利用木纤维(木粉)或其它天然纤维和热塑性塑料废弃物(如PVC、PS、PE、PP等)为主要原料,经高温混熔,再经挤出成型,或挤压成型,或热压成型加工制得的一种廉价新型复合材料,被喻为“合成木材”之美称。它兼具木材和塑料的优点。有类似木材的外观及二次加工性,但比木材尺寸稳定性好,不会产生裂缝和翘曲,不怕虫咬;具有塑料的优良物性、耐用、耐腐蚀,吸水性小,而且具有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性,容易成型,但比塑料硬度高等。已广泛用于建筑模板,护墙板、隔板、楼梯扶手、铁路枕木、户外围栏、包装和物流用组合托盘等。不仅在环保、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方面存在优势,并且作为一种可替代木材,钢材的新型材料备受人们关注。市场潜力和产业化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木塑复合材料在上世界80年代国外已有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而且循环经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进一步加速了木塑复合材料的深入研究,特别在木粉(纤维)改性,改善工艺条件和开发先进成型装备等方面已开发出经济效益显著的实用化技术。法国莱芬毫赛尔公司最近推出了用于木塑加工的Bitruder直接挤出生产线,该生产线是将反向旋转双螺杆Bitruder技术与无齿轮传动装置单螺杆Relforgue挤出设备融为一体。还安装了一台气动和两台真空排气单元。可排出多余的水气和挥发份。生产线的主要特点:工艺中混合、熔融和挤出等步骤一步完成,与原用先混合后挤出工艺相比,在较高加工速度下(24%),可加工高达80%(W%)的木粉含量;可加工湿度高达12%的木粉(纤维),且生产速度比同水平的挤出设备高3倍。我国开发研究起步较晚,但在PE、PP基木塑复合材料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生产木塑复合材料和生产线的主要公司有江苏联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秦川未来塑料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
2.3 能源回收利用技术——固体燃料实用化进程倍受关注
塑料废弃物发热量高达33488~37674kJ/kg,比煤高而比重油略低,国外近年来正大力开发将塑料废弃物破碎成粒料用于高炉喷吹代替煤、油和焦炭;用于水泥回转窑代煤以及制成垃圾固态燃料(RDF)发电和烧水泥的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⑴德国利用高炉处理塑料废弃物效果良好,正在推广中。在不来梅钢铁公司首先从2号高炉月喷吹塑料废弃物粒料3kt,经18个月试用效果良好。而后又向1号高炉推广,经过1年多的试验后,很快达到年喷吹70kt的水平。每年可代重油70kt,另回收和生产塑料废弃物粒料的成本仅为填埋处理费的1/2,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和社会效益。
⑵日本NKK公司在高炉喷吹塑料废弃物粒料代煤粉中试成功后,投资16亿日元在京洪钢铁厂1号高炉(年产铁3000kt以上),建成30kt/a塑料废弃物破碎、造粒装置,并开始进行每吨铁消耗废塑料粒200kg的大喷吹量工业试验,企望全部取代煤粉后并代替部分焦炭。日本环保界和舆论界对该项喷吹技术寄予厚望,声称若达每吨铁消耗废塑料200kg的目标,则该高炉年可处理塑料废弃物600kt,全国有10台高炉参与则可将全国塑料废弃物全部处理,不仅节约填埋用地,节能,同时减排CO2的效果亦很显著。日钢铁联盟已将此纳入2010年节能规划,要求年喷吹量达1000kt以上。
⑶日本水泥回转窑喷吹塑料废弃物已试验成功。日本水泥工业堪称利废大户,2002年在年产水泥90 kt的回转窑中,共消耗塑料、橡胶废弃物250kt。废旧轮胎除可代替部分燃料外,子午线轮胎的钢丝熔化后还可代替铁矿粉。
德山公司水泥厂在长期吃废轮胎的基础上,在塑料废弃物处理促进协会的配合下进行了回转窑喷吹塑料废弃物试验。首先将塑料废弃物粉碎为<25mm的小粒,然后从粉煤燃烧器的上方孔口喷入。
该公司经每批连续焚烧10~24h后,结果显示:
?生产每吨水泥喷入6kg塑料废弃物,可代煤7~8kg,总的热能利用率和全烧煤相当。
?塑料废弃物喷入量在1~10t/h时操作正常,塑料粒径小于25mm效果较好。
?对窑尾排烟的影响不明显,无需采取特殊措施。
?对回转窑的运行、熟料和水泥质量均无影响。
⑷日本积极推广用塑料废弃物制垃圾固态燃料。
?在厚生省支持下,伊藤忠商事和川崎制铁合资的资源再生公司,利用塑料废弃物发热值高的特点,混配各种可燃垃圾(含废纸、木屑、果壳和下水污泥等)制成发热量20930kJ/kg和粒度均匀的RDF,已批量生产,使垃圾发电站的蒸汽参数由<300℃提高到450℃左右,发电效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20%~25%。日本正结合大修将一些小垃圾焚烧站改为RDF生产站,以便于集中后进行连续高效规模发电。
?在通产省支持下,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正组织用以塑料废弃物为主的汽车废屑和城市垃圾生产RDF后供水泥回转窑代煤的开发项目。秩父小野田水泥公司已在回转窑上试烧RDF成功,不仅代替了燃煤,而且灰分亦成为水泥的有用组分,其效果比用于发电更好。各水泥厂正积极推广之中。
⑸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最近开发并论证了一项把塑料废弃物转化成塑料燃料块的新工艺Garthe法。该新工艺是先将塑料废弃物切碎,然后加到一电加热的压模内,使用较温和的温度,其热量足以使塑料的外层熔化,但并不熔解其他剩余的物料。最后形成的蛇形压缩塑料被切断成小块,然后与煤相混合,放在燃烧器、锅炉或水泥窑中和煤一起燃烧。这种燃料能提供足够的能量。
2.4 化学回收利用技术——PET瓶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新进展
在塑料包装容器中,PET瓶是产量大、用途广,且最受关注的产品。全球每年用于PET瓶的PET树脂消费量达1000多万吨,全球目前PET瓶产量达2000多亿个,我国PET瓶产量约200亿个左右,回收利用率较高。
PET瓶的回收利用技术过去主要采用材料(物理机械式)回收利用技术,包括分选、清洗、粉碎、干燥、造粒等工艺,再生料主要用于生产纤维,还有一些用于零部件加工。进入21世纪以来,化学回收利用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化学回收利用是在材料回收的基础上,将干净的碎片通过醇解、碱解、水解等制得单体,然后再经缩聚合成瓶级PET或工程级PBT树脂。
化学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欧美早于日本,但2003年日本帝人集团PET瓶工厂在集团已有PET纤维废弃物化学回收精制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再生成纤维装置的基础上,在DMT精制工艺(纯度99.9%)流程中增加对苯二甲酸乙二醇(TPA)转换工艺的连续化生产技术,已建立年处理能力为6.2万吨PET瓶废弃物装置,并率先实现年产5万吨PET瓶用树脂(PAT)的工业化生产,产品性能与新料相近,并已通过日本食品等安全委员会认定,已于2004年进入市场。
近年来研发PET瓶废弃物化学回收利用技术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公司还有:
⑴沙伯基础创新塑料公司开发的PET废弃瓶回收再生利用树脂“Valox IQ”的专利技术,实现了“从摇篮到摇篮”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线性模式。该工艺过程与新PET相比,能耗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50~85%。
⑵中国北京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开发的PET废弃瓶闭环反馈式再循环利用的先进再生切片生产线,其工艺及产品已取得美国FDA和欧洲ILSI标准认证。
⑶GE公司成功开发的PET废弃瓶化学再生专用工艺,制得的对苯二甲酸再与丁二醇反应制得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相应可降低能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⑷Petrobirth化学公司将PET废弃瓶在乙二醇和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解聚制得粗单体,粗单体再经蒸馏得高纯度单体,然后重新聚合再生PET树脂,可作为原料再用于生产PET瓶,能耗仅为新料的50%。
⑸日本最近开发成功用微波炉快速分解PET废弃瓶回收再生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新方法,能耗仅为传统解聚法的1/4。
3.加强一次性塑料包装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是减轻环境污染,缓解资源矛盾的途径。
3.1正确对待塑料包装废弃物与环境问题
近十多年来,随着塑料包装材料迅速发展及其废弃物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上对它出现了种种非议和责难,有些出于不了解、有些是人云亦云,有些是商业操作,别有用心。因此要确保塑料包装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问题,排除干扰,正确对待塑料包装材料与环境的问题。
⑴严肃科学地认识塑料包装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无可争辩的综合优越性。它作为现代化的新型包装材料,已获人们共识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应用实践中发挥了节能、省料、减排的效果,因此其不断发展的趋势非人为的各种阻力所能抑制的。
⑵塑料包装材料具有坚实、耐用的优点,其废弃物特别是一次性废弃物用后如不妥善处理,听任其随意丢弃,对环境的污染甚至危害是严重的。塑料包装材料行业和各相关部门应面对这个现实,树立环境意识,加强回收利用,综合治理,使塑料包装与环境协调发展。
⑶塑料包装材料大部分属热塑性塑料,其本身的特性表明了可回收再资源化的特点;塑料也是可降解的,老化便是降解的一种表征,只是较难降解,降解周期较长而已。目前有些舆论宣传“塑料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能降解”,“塑料不能回收利用”等,给人们造成塑料包装废弃物是环境污染的元凶的错误认识,从而成为了禁用的依据。但通过多年的实践,已充分显示塑料包装材料可回收利用的现实,即使是较难收集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废弃物,只要端正认识,科技先行,管理到位,法规配合,标准护航,它也能再转化为材料或能量资源,如一次性塑料包装废弃物热能回收利用以及最近开发成功的PET瓶从资源—产品—再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发展等都是成功的案例。
⑷ 任何材质的废弃物对环境适性的评价不能凭直觉或常识判断什么对环境有益,什么对环境有害,对环境负荷影响若仅从其用后处理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为环境问题是很复杂的,必须从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原料开采、运输、制造、加工、流通、消费、废弃物处理全过程对资源、能源及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才能对材料的环境适性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
塑料包装材料的生产、加工成型是无污染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的过程;塑料质轻、而且易成型薄壁化、轻量化包装产品,从而可节约原料,减少垃圾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运输能耗。而且大部分塑料包装废弃物是可回收利用的,据此,塑料包装材料应归属于资源节约型的环境友好材料范畴。
    ⑸在对待塑料包装废弃物处理和环境关系的问题上,不应不加分析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应根据各地塑料包装废弃物的资源状况和流向、处理技术的基本条件、经济合理性以及环境效益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综合分析,多法并举,或作为材料回收利用,或焚烧回收能量,或油化、汽化回收化学原料,或开发降解塑料减轻污染,或生物降解塑料与准肥化相结合……无论开发那一种产品,其废弃物采用那一种方法处理,只要对环保有利、对可持发展有利,都应予以支持和引导,让它们在市场中去竞争、完善和发展。
    ⑹塑料包装薄膜(袋)是否结实耐用,与其厚薄虽有一定关系,但不成正比;是否易回收利用,虽也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管理是否到位的问题。因此不区分采用何种牌号原料、工艺、规格大小、负荷标准,而一刀切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在0.25mm以下的塑料袋是不科学的。因为从上世纪末以来,石化工业和塑料工业的科技进步已开发出一些力学性能优异的塑料原料(如茂金属聚烯烃等)和先进、精密的技术、加工工艺(如双向拉伸、薄壁化、发泡技术等)和设备,可以采用较少原料、较薄的厚度而制得同规格、同强度的塑料薄膜(袋),这不仅节约了资源、能耗,同时也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量,这完全符合国际固体废弃物治理法规中减量化、从源头抓起的原则和要求,而且国外实践经验证明,只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一次性塑料包装薄膜(袋)的废弃物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3.2生物降解塑料发展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生物降解塑料开发初期,主要作为治理环境污染为主要目的之一。近年来,随着各国循环经济法相继出台,塑料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资源回收再利用和相关法规的建立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塑料废弃物循环利用已成为全球保护地球环境,有效利用资源和开发新资源的重要战略。另一方面,生物降解塑料是材料领域中一类技术比较复杂,学科面广,受环境因素制约多,检验评价难度大的高新材料,目前虽已开发了许多产品,其中有的产品如淀粉基塑料、PLA等都已有了万吨级规模的生产线,但从总体而言生产规模还较小,而其价格又高于普通塑料,且有些产品要满足包装材料的功能要求,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因此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如果当前定位在量大、面广、价廉的一次性塑料包装消费品上,无论在量、质、价等方面都难于适应市场要求,也难于被市场认可。而且生物降解塑料用后回归自然循环,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和经历一定的周期,目前尚没有用后即逝的产品,期望它解决“白色污染”实为视角污染也是不现实的,其在用后同样需要收集,然后进行堆肥化处理,但堆肥化处理技术和设施都还有待加强。因此生物降解塑料用作一次性包装材料任重道远。
长期以来,塑料包装材料的原料基础主要建立在石油资源上,由于石油资源日趋枯竭,而导致能源紧张,价格暴涨。为了减少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近年来许多国家加速寻找和开发新资源和再生资源,特别是对来自天然资源的生物质塑料的开发受到极大的关注,其中尤以非粮食淀粉、植物纤维素和非食用植物油中的蓖麻油等可再生资源,作为石油资源的补充替代,以摆脱塑料包装材料对石油资源长期依存的局面,已成为许多国家严峻而紧迫的任务,大多数生物质塑料除具有普通塑料的性能外,还具有很好的减排效果。据欧洲一项调查显示,一吨淀粉基塑料相对于一吨矿物来源的PE,可减少0.8~3.2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从缓解资源矛盾、减轻环境污染,确保塑料包装的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以生物质为基础的生物降解塑料更倍受关注,前途光明。
    3.3强制收集一次性包装废弃物并资源化再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最有效方法。
    进入21世界以来,经济、资源及环境相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国策,而对塑料包装而言,如何处理三者的关系更为重要。长期以来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较低,这主要是塑料包装较大部分是一次性消费品,其中除PET饮料瓶、HDPE牛奶瓶、油瓶等已建成较有效的回收利用体系外,其它如一次性塑料包装薄膜、购物袋、多种多样的食品用软包装、一次性快餐餐具等,用后其废弃物较难收集。又由于过去把材料回收利用看成的回收利用办法。而上述废弃物即使强制收集也难以有效利用,更无经济效益可言,因此常被认为不能回收,并被视为环境污染的元凶。但近年来随着垃圾回收利用技术的进步,以及循环经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塑料薄膜袋、食品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已有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德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把难于分辨、分离而混杂一起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废弃物,通过焚烧回收能量技术或固体燃料技术,油化技术,气化技术回收再资源化,已取得许多宝贵经验和可喜的经济效益。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日本的回收利用技术和经验以及中国上海三分钱工程,昆山宝绿环保公司材料再生利用及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和经验,可以作为样板和借鉴,已被引起极大的关注。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在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提供质高、安全、卫生、美观方便的生活用品。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和制品是方便人们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物质之一,它用后较难收集和有效利用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但采用因噎废食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因此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借鉴国内外的技术和经验,强制对一次性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是有效利用资源和治理环境污染的途径。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


东台志鹏塑业有限公司丨盐城色板丨盐城色母   地址: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扎垛(东五公路5.88公里处)   邮政编码:224000
联系人:戴   电话:0515-88309536   手机:18652392799   
技术支持:一比多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5000175号
<%---站点编号 ----%> <%---页面编号 ----%> <%---页面参数1 ----%> <%---页面参数2----%> <%---页面参数3 ----%>